
为加强版权宣传普及,庆祝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中旬以来,湖北省版权局联合湖北省版权保护中心、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版权宣传活动。
4月13日,湖北省2020年版权公益宣传片和公益海报发布,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以及地铁、公交站点向社会广泛传播;4月15日,“WPS战疫杯优秀版权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启动,面向全省版权行业和广大群众征集优秀抗疫原创作品进行评选;4月20日,湖北省版权保护协会向全省版权相关行业发出倡议,号召“尊重版权、保护创新,以实际行动为优化版权生态做出积极贡献。”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湖北版权线上宣讲”活动在抖音进行了网络直播,相关话题播放量达到138.3万次。
参加这次直播的嘉宾有湖北省版权局版权管理处处长闫富东、湖北省版权保护中心主任郑凌辉、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总经理隋晓英、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主任储涛和武汉市网络媒体协会副会长严斌。在持续近2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各位嘉宾围绕疫情背景下的版权热点话题分享了各自观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回答了网友们提出的问题与咨询。
闫富东谈到,为推动湖北由版权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转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湖北制定了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建立了网上版权登记系统平台,在全省实现了版权免费登记和网上登记,打造了“一主两副、多点开花”的版权服务工作网络。2012年获批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版权交易中心——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2019年全省作品登记量跃升至4.5万件, 2家单位获得“版权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称号。全省共有14家单位分别获得“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基地)”称号。

郑凌辉谈到,疫情发生以来,省版权保护中心果断采取了消杀防疫、动态跟踪、健康报告、线上办公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引导鼓励广大权利人通过湖北省著作权登记系统网上办理作品登记,同时严格落实人员值班和线上审核机制,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保障了必要的工作运转。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中心也加快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版权登记工作恢复和发展,从4月8日起恢复全面办公,并根据形势发展进一步加强线上审核力度,为特殊人群和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服务全省广大权利人的版权登记需求。
隋晓英谈到,疫情期间全国各版权方向湖北捐赠电影、电视剧版权,以及各种防疫科普作品迅速开发和向社会免费开放版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特殊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使版权的社会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疫情期间,很多媒体、网站、APP免费开放部分作品版权,体现了其社会责任。对此郑凌辉提醒到,免费传播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如果未经权利人许可,对其免费传播的作品任意转载或进行复制、改编并再度传播,仍要承担侵权的法律风险。抗疫期间,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非常火爆,对于直播或短视频中使用背景音乐是否需要取得授权,储涛予以明确肯定。“所谓合理使用,只能是在不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和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且属于法律明文规定的特殊情形下,才能不经权利人许可并不用支付报酬。”储涛强调,“不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可以理解为不影响作品的潜在市场需求或商业价值,不损害权利人合法权益是指不侵害权利人的精神权利,如署名权、修改权等。”闫富东总结道,“先授权后使用”是版权制度的基本规则,只有确保这一规则得到践行,才能真正发挥版权对于创新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随着湖北疫情防控初步实现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目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和经济发展成为湖北面临的新任务。对此版权管理和服务部门有何举措?闫富东指出,省版权局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严格版权保护,为文化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郑凌辉强调,省版权保护中心会进一步优化版权登记流程,针对企业需求开辟绿色通道,确保企业版权作品及时得到保护和运用。隋晓英介绍,华中国家版权交易中心将进一步强化版权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促进版权上下游产业信息融通,提高版权资产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严斌代表武汉市网络媒体协会提出,全市新媒体行业将加强内容创新,强化正面引导,恪守“先授权后使用”,发挥网络媒体传播优势,积极投身复工复产。

“世界知识产权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知识产权日。身在每天都不一样的时代,愿我们都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与正版为友,拒绝侵权盗版,拥抱积极人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随着主持人的这段结束语,本次版权线上宣讲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