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监管、司法界和学界专家结合各自领域实践 探讨电商领域版权保护多元共治
9月17日,2020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的“打造电商领域版权保护多元共治机制”主题分会在京举行。来自市场监管、司法界和学界专家围绕打造电商领域版权保护多元共治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国际事务处处长胡萍表示,《电子商务法》自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效果有目共睹。鉴于网络制假售假具有跨行业、跨地域,甚至跨时空的特殊特点,要从根源上铲除网络制假售假行为,更需要各方形成合力,需要电商平台经营者、权利人、消费者,以及行业协会和政府机关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多元共治的机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司执法协调处处长缪丹分享了市场监管部门在推动电子商务社会多元共治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他表示,近年来在数字经济战略等引导下,电子商务与其他领域进行深度融合。电子商务涉及的利益主体数量越来越多,价值诉求更加多元,传统的行政监管理念、方式、手段也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发展,制度重构的需求愈发强烈。
针对新型电商模式带来的版权诉讼问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闻汉东谈道,在新型电商模式之下,版权诉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常见的平台推荐如果放在版权领域中考量,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所谓的推荐会被认为加入了服务提供商个人明知的因素,因此在判定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会有所考量。法院在平台推荐过错认定的时候,考量因素会从算法的逻辑、推送的范围、推送的对象等角度进行考虑。
中国版权协会文字版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京版十五社反盗版联盟副理事长张晓霞认为,联盟与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的维权合作,效果要好于成员单位一对一的维权,联合维权做法值得推广。要想在电商领域取得好的成效,需要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发挥联盟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沟通对话,在自律的基础上谋求社会和行业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