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江苏,江苏家纺看南通。”江苏南通有“中国纺织之乡”之称,目前仅南通市通州区就拥有家纺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川姜镇周边。对家纺产业而言,面料及款式设计是核心竞争力,这就意味着知识产权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为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版权保护挑战,特别是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当地进行了互联网产业带属地协同共治,探索“中国纺织之乡”的版权保护之道。
自下而上的保护需求
十几年前,对众多在江苏南通家纺产业带务工、创业的人来说,“知识产权”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研发一款新花型的成本需一两万元,而盗版的成本往往只需三四千元,利益驱动之下,盗版曾是一些商家们的“常规动作”,他们相互模仿花样设计等,产品侵权盗版、抄袭翻版现象常见,质次价廉的盗版花布充斥市场。
这段往事让当地的创业者印象深刻。“那时,家纺城的维权中心还没有建立,企业常年遭受侵权的困扰,他们还没有组建起专门的知识产权团队。”位于南通家纺城的金太阳家纺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1996年,当地一家公司进驻市场后从海外一次性引进了100多个花型,引起轰动。这些花型受到市场的欢迎,有的花型一星期就能销出一两万米,经营额高达10万多元。然而,市场上很快就出现了盗版,导致该公司的生意一落千丈。
这种盗版行为带来的破坏性很大。金太阳家纺上述负责人举例,比如有一个卖得很好的花型,它可能是当年的“花王”,但是异地的一个门市或者很小的企业,只是拍个照,就可以拿这张图片去找印染厂做分型,在其所在的市场进行销售,从而损害了原创者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做大做强家纺产业,必须要解决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成为商家和产业发展“自下而上”的需求。“对消费者来说,大家肯定都不希望买到假货或者次品。而且,如果不遏制侵权,被侵权的商家只能降价,而这又会让市场陷入价格战。”在金太阳家纺上述负责人看来,保护知识产权,不只是在保护商家利益,也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是在企业的这种自发保护以及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动下,南通家纺企业起步初期规模小、产品粗放、同质化严重、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现象得到很大改进,基于地区市场发展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正在形成。
基于市场的保护模式
曾经居于南通家纺城市场一隅、名不见经传的金太阳家纺,如今已成为当地版权创新的知名企业。作为集家纺面料设计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集团化家纺配套企业,金太阳家纺拥有自己的家纺设计研究院。公司从1997年起就开始注重版权保护,目前登记作品1.2万件左右,最近几年每年登记的作品在1600件左右。金太阳家纺上述负责人表示,研发设计是该企业的重中之重,另外,还会外聘律师团队在市场进行定期巡查,在全国各地、各个市场打假。“现在我们被侵权的情况比较少。”他说。
企业快速发展得益于产业环境的不断完善。据介绍,为推动家纺产业良性发展,当地采取了一系列的知产保护措施。1997年3月,全国第一家镇村一级的版权管理基层组织——志浩市场版权管理办公室成立。2013年1月,家纺城申请成立快速维权中心并获批。2014年1月,该中心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网试运行,成为全国第二家针对单一行业设立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构。同时,当地加大了在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力度,并与电商平台商阿里巴巴合作开展电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移交处理、侵权判定等项目。
相较传统的救济机制,家纺快速维权机制可以提升维权效率,能及时有效地制止侵权行为。通过互联网产业带属地协同共治,互联网平台与地方知产保护中心联动,知识产权维权案件的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如今,南通家纺城的企业都绷紧了“知识产权”这根弦。淘特商家、当地家纺从业者黄心想举例,打开天猫,以“四件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的结果中,没有通货性的产品,也基本没有重复的图案,而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