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发布 加快国家版权创新基地建设
近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规划》提出,未来5年,要加快国家版权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服务首都、辐射津冀的版权展示和服务平台。在京津冀三地更大范围内打造文化产业链,提升文化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层级和质量。
《规划》要求,要高标准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动方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整合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量,推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量、执法资源向基层一线延伸倾斜。加强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盗版侵权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完善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加大软件正版化督查力度。细化立案追诉标准,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打击力度。
北京市在未来5年要加快发展版权产业。建立数字出版精品库,鼓励数字精品创作和新兴业态呈现形式创新,全面提升数字版权供给数量、水平。建设版权运营交易中心。加强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建设,开通版权示范园区和全市文化产业园区版权服务和维权绿色通道,实现全市文化产业园区版权服务全覆盖,推动版权服务触角向基层拓展延伸。推动打造若干以版权运营为核心的文化景区和特色小镇。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出版和版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规划》提出,要完善企业涉外风险防控体系。优化“五位一体”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综合服务体系,做好进出口贸易、涉外展会、企业境外参展等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服务。推进优秀版权交流和版权输出,提升版权产业质量水平。聚焦数字经济。研究建立完善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相关制度。探索国际数字产品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国际影视动漫版权贸易平台,鼓励一批数字版权交易平台落地。
未来5年,北京市将加强市、区、创新创业载体三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为创新主体提供全方位精准公共服务。支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建设,持续优化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申请、注册、登记服务工作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大厅建设,提升办事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规划》还提出,要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拓宽知识产权宣传渠道,充分运用新媒体加强对北京知识产权事业新进展、新成就的宣传报道,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闻发布会、微访谈等形式进行正面发布和舆论引导,持续编制发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和有社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加强知识产权重要决策部署、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宣传和解读。组织好世界知识产权日、“两区”建设、服贸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要活动知识产权宣传,推进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等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