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影局日前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电影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电影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制优势显著,创作潜力巨大,产业基础坚实,人才资源丰富,市场动能充沛,继续发展具备多方面有利条件。同时,有“高原”缺“高峰”等电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
聚焦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远景目标,《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电影发展要努力实现六大主要目标:一是电影创作生产更加繁荣。在电影产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实现质量显著提升,每年重点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电影精品力作,每年票房过亿元国产影片达到50部左右,广大观众对国产电影的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二是市场和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三是市场主体充满生机活力。国有电影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主营业务更加突出,骨干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民营电影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各具特色的中小微电影企业。四是电影科技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电影高新技术研究实验室加快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电影科研成果更加丰富,电影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健全。五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有力推进,乡镇影院加快发展,农村电影放映优化升级,电影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有效扩大,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六是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
《规划》针对繁荣电影创作生产提出,鼓励、支持、引导电影工作者把创作生产优秀电影作品作为立身之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有效激发各类创作主体活力,不断提高讲好故事的能力,提升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制作水平,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影作品。
此外,《规划》还强调完善评奖评价体系,进一步办好精神文明建设 “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类)、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等重要电影评奖活动,发挥好评奖的导向激励作用。加快健全完善电影评估体系,构建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和市场认可相统一的电影作品评价机制,营造积极健康的电影舆论环境,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支持电影专业媒体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优秀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