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燕云台》之后,作家蒋胜男近期又推出了新作《天圣令》。虽然历史背景相同,但《燕云台》与《天圣令》讲述的故事完全不同。“这就是我的创作目的,希望喜欢《芈月传》与《燕云台》的读者,也同样喜欢《天圣令》。”蒋胜男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天圣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陈崎嵘评论说,该作品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政治全景图,不仅勾勒出赵氏王朝的四梁八柱、通衢大道,还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了宋初社会的五脏六腑、肌理脉络。
蒋胜男是从热剧《芈月传》开始走进大众视野的。从《芈月传》到《燕云台》,再到《天圣令》,蒋胜男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已有三部,这些作品深受读者好评。
“我认为好作品的诞生是作者和读者共同探讨、共同挖掘的一个过程。”蒋胜男表示。同时,对于网络文学领域侵权现象,她积极呼吁要加大对原创的保护,并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加强网络文学保护的建议,为原创作品版权保护鼓与呼。
分享创作经验
《天圣令》的主角是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蒋胜男根据历史记载中刘娥的生平事迹和民间传说,在广泛结合历史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艺术想象,借助合理的史实和艺术虚构概括,讲述了北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历史人物和生动感人的故事,清晰地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希望通过《天圣令》拂去千年的尘沙,揭开‘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还历史一个真实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蒋胜男说。
《天圣令》是蒋胜男创作的第三部历史题材小说。对她而言,创作网络文学作品和创作小说没有区别,只是相比写在纸上,网络小说有了更先进的载体。
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蓬勃发展,作品数量庞大,但质量良莠不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粗制滥造,为广大读者所诟病。
在蒋胜男看来,要想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将这个故事讲完整;其次,不可抄袭;最后,内容要丰富。对于热爱文学、有志于创作的新人,蒋胜男建议要多看书、多思考,勤于动笔。就历史作品创作而言,需要积累史料史识,建立史观,后者尤其重要。她认为,文学创作其实是在构建一个世界,需要广博的知识,因此需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及时补充知识薄弱之处。“热爱创作、坚持创作,才能培养和提升文学创作功力。”蒋胜男强调。
喊出保护强音
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走过了由乱而治的阶段。在这个领域,曾经盗版、侵权现象频发,许多作家的权益受到侵害。随着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网络文学创作环境日益向好。
“随着近年来网络文学快速发展,尤其是资本入场以后,网文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后出现的版权纠纷多发。”作为曾经被侵权的作家,蒋胜男对原创作者“维权难”的困境有着切身体会。她表示,作为原创作者,个体在有组织、有经验的团队面前属于弱势群体,近来更是屡屡发生作者维权反被指控侵犯侵权者名誉的情况。调查取证难、维权成本高,原创作者往往被拖入连环官司泥潭,对网络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风气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经过深入细致调研,认为当前应当完善立法、加强监管,营造尊重版权、崇尚原创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应该加大对网络文学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杜绝盗版。行政机关应加强监管力度,对恶意侵权的盗版网站等进行立案调查。”蒋胜男指出,基于互联网的跨地域性,应完善对网络文学侵权的属地管理,形成联动高效的日常监管体系,保持对盗版行为的高压态势,让侵权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蒋胜男还为保护编剧的合法权益鼓与呼。“在编剧署名方面,很多影视剧的海报上及媒体传播中总是有意忽略编剧的署名,只介绍导演和演员。这是违反著作权法并且不尊重原创者的行为,这种情况对于整个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谈及当下的现象,蒋胜男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制片方或资本方将作品经多人多次修改,试图抹灭第一创作人的事件屡见不鲜,侵犯编剧的合法权益。她希望未来能有更完善的创作登记制度和立法来保护编剧的合法权益。
此外,蒋胜男还致力于推进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培养。2019年,蒋胜男在全国两会上建议创新设置培养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的硕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我国当前急需的复合型、交叉型、实战型的知识产权应用专业人才。这一呼声很快得到了反馈。2020年2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关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联合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文件。2020年10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关于确定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的通知》,根据名单,两部门本次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共有110所。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30所高校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80所高校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这是一件很振奋人心的事情!”蒋胜男说,相信随着更多的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进入文化领域产业后,会对我国文化产业的规范化有更好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