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乡村版权涉及面广、种类繁多,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产品以及在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中带来的品牌版权保护等都属于乡村版权的范围,保护乡村版权是对农业、农村、农民合法权益和贴身利益的直接保护,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潍坊市坊子区以“版权+”为行动载体,不断探索实践“版权进乡村”行动的新方法、新路径,为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发挥作用。
开展“版权+宣传”,营造乡村版权保护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村文化活动中心和LED显示屏等平台,以及现场发放版权宣传材料、版权知识笔记本等方式,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版权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版权知识、提高群众对版权的认知水平,调动公众对版权保护的积极性。对有版权登记需求业务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版权工作站工作人员进行版权知识和业务培训,加强与版权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努力培育版权创造土壤,激发创新热情。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打击盗版 保护正版”手抄报比赛,在学校师生形成尊重正版保护创新的氛围。
开展“版权+保护”,乡村版权市场秩序规范良好。坊子区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作为文化市场整治重点,结合“扫黄打非”以及“剑网行动”等专项行动,加大对街道村居侵权盗版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乡村版权市场秩序。推动建立文化执法与文旅、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版权执法工作推进会议制度,建立起版权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共治新机制。推动区“扫黄打非”办与区公安分局建立执法协作机制,实现联合办案、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民事诉讼中版权案件“三调一诉”机制,发挥调解在版权纠纷化解中的独特优势。
开展“版权+典型”,乡村版权示范群体不断涌现。围绕推动乡村版权人才振兴,开展选树“乡村版权保护带头人”活动,从街道(村)干部、企业负责人、个体经营者等群体中,筛选出在尊重版权、保护版权方面做出贡献的个人加以重点培育。围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开展培育“乡村版权保护示范企业(园区)”活动,积极引导企业创造、运用、保护版权,着力培育版权保护示范企业(园区),助力乡村企业(园区)做大做强、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重点村镇的版权服务扶持力度,开展创建“乡村版权保护示范村镇”活动,建成各具版权特色、富有创新活力的乡村版权保护示范村镇。目前,潍坊市坊子区已培育乡村版权保护带头人16名、示范企业(园区)14个、村镇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