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剧宣传期公布了一众演员名单。有意思的是,不但“领衔主演”分列出三行三人,剧组还发明出“特别出演”“特邀主演”“联合主演”“特别主演”“特邀出演”“友情出演”等花式名称,而每个名头下的一串名字还要强调“按姓氏字母排序”。诚可谓,放眼望去,“全是主演”。
翻看近几年的热播剧,这种荒唐的“批发主演名单”情形绝非孤例。有的剧“领衔”分出男女;有的通过宣传海报上名字的高低、字号大小来展现微妙区别;还有的干脆在姓氏笔画排序基础上,又玩出按年龄排序、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按角色名排序的花样……
由此,不免联想到上世纪90年代家喻户晓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饰演“叛徒”的陈佩斯为了当上主角“八路军”,耍尽了各种小聪明,在他的软缠硬磨下,终于心想事成,可最后因形象、习惯等问题,又不自觉地回归了“叛徒”形象,观之使人捧腹。
《主角与配角》中的滑稽表演,给人带来的是哈哈一笑,可面对影视剧当中“全是主演”的冷幽默情状,无论如何让人高兴不起来。透过密密匝匝的主演名单,人们看到的不是影视人才辈出,不是影视市场的健康繁荣,而是影视剧制作方对于作品内容品质的不自信,是演员表演与影视创作过程中纯粹、清朗环境的欠佳。
众所周知,决定一部影视剧能否真正走进观众内心、赢得市场广泛好评,最根本的还在于其内容好、表演好,也就是说,作品的质量要高。近年来,影视市场上的确产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之作,它们的成功大多离不开主创及演职人员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悉心打磨。相信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善于围绕艺术本身挖掘、创新,为此付出巨大心血,谁就能在艺术正道上少走弯路,成就自身艺术声名的同时,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
影视剧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得讲求社会效益。在此意义上,制作方首先想着的应该是观众的正当需求,是社会的积极反响,而绝不该是其他污七八糟的东西。
但愿今后,像“批发主演名单”之类情形,能够在影视行业销声匿迹。但愿有更多的经典作品、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涌现出来,共同擎起天朗气清的文艺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