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画《剪窗花》创作地吉林省通榆县——版权保护“拥抱”40名传人“画笔”
“小苑,我们报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了没有?”“报上来的作品非常好,我们正在办理中。”近日,在吉林省通榆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文创展区,通榆县文联主席吴珍一见到宣传部负责版权的工作人员苑望,便急切地询问年画的版权登记情况。
元旦前后,通榆县文联组织了通榆年画第四期创作培训班。通榆县是年画《剪窗花》的创作地,这幅画发行一度超过7亿张。
受时代发展变迁的影响,年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通榆县委、县政府主动作为,寻找到当年的老画家,让他们开展传帮带,一共培养了40多名活跃在各行业的绘画爱好者,将这一濒临灭绝的绘画技艺进行传承和发扬,并开始对创作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
“通榆年画艺人起初都画水粉画、国画。后来,我们看到上海老月份牌的炭精擦笔画法画人物色彩润泽、栩栩如生,就产生了把擦笔技巧融入到通榆年画创作中的想法。”通榆年画技艺非遗传承人谷学忠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1959年,通榆画家姜贵恒创作了年画《剪窗花》的素描稿,被吉林人民出版社选中后,牵线找到上海擦笔画家魏瀛洲,用擦笔技巧完成了《剪窗花》的后期创作,该作品1963年正式出版。
“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和姜贵恒的年画《剪窗花》出版发行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谷学忠告诉记者,《剪窗花》因具备年画的喜庆元素,所以曾以《毛主席万岁》为名被全国10多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10多年内多次再版,总发行量达7亿张以上,创造了美术作品发行量的世界之最。
谷学忠介绍,《剪窗花》的发行,不只局限在年画上,当时在神州大地的城市农村,不管是月份牌上、小镜子后面、礼品包装、家具装饰上,凡是需要美术装饰的地方,几乎完全被这张画“垄断”。如果包括这部分的发行数量,保守估算,《剪窗花》的发行总量应该在10亿张(份)左右。
吴珍告诉记者,通榆年画较为成形的作品有340余幅,其中有近百幅作品参加了省级展览,23幅作品参加国家级展览,4幅作品在全国性展览中获奖,40多幅作品获省级奖,有近300件作品由出版社出版发行。通榆县在1991年6月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随着时代的变迁,通榆年画再次焕发了青春。”青年画家施彦秋告诉记者,通榆县成立了通榆年画艺术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在谷学忠、倪彦智、赵志斌等老一辈画家的指导下,学习年画元素、年画技法、构思构图等年画语言的运用知识,特别是传承弘扬了擦笔水彩年画等技法技巧。团队发展迅速,近几年创作了百余幅擦笔水彩年画作品,其中有31幅作品在省级展览中获奖,17幅作品推荐至全国性展览,15幅作品入选中国年画网络邀请展。
与此同时,通榆年画艺术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的艺术家们又推出了一批通榆年画文创产品,结合“通榆丰”电子商务平台,在县电子商务发展中心和向海乡复兴村先后建立了文创展区。这既促进了年画艺术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又助力了乡村文化振兴,从而推动了通榆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版权保护方面,通榆县文联帮助年画艺术家们联系县版权服务站,申请或正在申请作品的版权保护,当前已为所有年画新作和部分老年画申请了版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