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有力支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3月30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围绕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介绍相关情况及未来的工作打算。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多年来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升,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提升竞争力的水平不断增强。
持续推进文化建设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去年9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印发,专门将“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作为六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到2035年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的发展目标。此外,《“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专门将“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作为五项重点任务之一进行安排。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衡付广介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通过扎实开展品牌文化活动,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主题采访,积极推进新媒体平台知识产权政务账号的建设,推出中英文纪录片、出版主题书籍,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举办国际研讨会、分享知识产权助力精准脱贫经验等措施,使当下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知识产权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知识产权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宽,知识产权文化产品创作日益丰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全面强化,知识产权文化发展经验世界共享。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取得成果的同时,知识产权文化理念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纲要》中有关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的表述在“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平竞争”。对此,衡付广表示,增加“公平竞争”,就是要通过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措施,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稳定市场预期,扩大对外开放。同时,做到公正合理保护,对滥用知识产权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激励创新与公共利益兼得,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产权文化支撑。
不断壮大人才队伍
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最基础、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去年印发的《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制定了到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的目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一级巡视员丰兆龙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达69万人。
据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50多所高校建立了知识产权学院,上百所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26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成立。2020年,知识产权专业正式纳入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国中级以上(含中级)知识产权师数量将达到2万人。”丰兆龙表示,下一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及时关注经济系列职称改革推进情况,结合知识产权工作实际做好配套衔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知识产权人才的“预备役”。截至目前,中国累计评定165所国家级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示范学校,有超1400所学校、近200万名中小学生接受了知识产权教育。“我们的相关工作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认为中国知识产权教育‘开展晚,发展快,效果好’。”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主任孙玮表示,未来的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将积极探索青少年知识产权教育新模式、新路径和新方法,比如积极构建“互联网+培训”工作格局,与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合作,开展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目标标准和内容体系研究;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学院等机构合作,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