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名人推销伪劣商品造成对消费者误导的危害已受到许多人的重视,但是,同样利用名人声望来推荐劣质甚至是抄袭图书的现象,却远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意大利语翻译家王干卿在对其译作《爱的教育》维权的过程中便发现了相关问题。
《爱的教育》是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王干卿是第一位将该书从意大利文直接翻译成中文的译者。他从1986年开始翻译,历经12年艰苦努力,1998年,译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从未料到,这部世界名著,如今在国内竟冒出了不下60种不同版本,仔细一看,这当中大量是抄袭书、拼凑书、伪书和“搭车”书。为了揭穿这些造假事实,王干卿至今已打了40多场维权官司,无一败诉,目前还有两场官司待判。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些伪劣抄袭译本中,竟有不少封面上署有名人“隆重推荐”“专家代言”“指定读物”等字样。
王干卿艰难的维权路虽然是个案,但以名人推荐方式来掩盖侵权的现象不但存在已久,而且还有蔓延扩展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多种原因,粗略分析大致有:
一是名人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擅自冒用了名字。二是有些名人并没看过书,更不辨是否抄袭,但出于人情或其他关系,轻视了盲目推荐带来的危害,半推半就地成了侵权图书的代言人,直到被人查证,才遗憾自己一时的粗心疏忽。三是有些商家出于营销的需要,未经任何人授权,擅自给自己做的图书添加各种标签。如“课标必读”、“应试指定读本”、某机构或团体“指定儿童读物”。其实,《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词限用最佳、最优等字样,但在《简·爱》第九种中译本的腰封上,公然标明该书是“迄今最优秀译本”。事实上,其未经任何机构或组织评选过,只是其策划者自封的。四是也不排除有极少数名人在代言推荐图书上与出版者存在利益关系。
名人荐书成侵权书保护伞,这样的情况该怎样避免?笔者冒昧提出几点呼吁:首先,要加大对新修改《著作权法》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公民的遵法和维权观念,充分认识利用名人荐书掩盖侵权的危害性,努力净化图书市场的法治生态。其次,要完善立法。对冒用名人名义推荐抄袭伪劣图书的行为,要加大对冒用者的处罚力度。而凡查明名人是在知情的情况下推荐抄袭盗版书,事实确凿的,推荐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最后,希望名人们多加自爱自律,不要轻易为质量缺乏保证的图书代言、“站台”,因为出面推荐是必须要负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