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小作坊”发财梦破灭了——浙江省兰溪市破获非法制售盗版书籍案始末
原价35元的散文集,在某电商平台竟然只卖12元!近日,浙江省兰溪市公安局成功破获一起制售盗版书籍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现场查获涉案书籍20余种、数千余册。经过调查,涉案团伙非法销售涉案图书金额达200余万元。4月11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兰溪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王立,详细了解该案侦破始末。
开设6家网店同时售卖盗版书籍
2月10日,兰溪市公安局接到市民徐先生的报案,称自己花了15元在网上买了一本《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但是收到书后发现,书本纸张粗糙、字迹模糊,质量非常差。这是买给孩子用的教辅书,可马虎不得,而正版书籍价格要49.8元,徐先生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于是果断选择了报案。
接到报案后,兰溪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组织精干警力对涉案人员进行深入的侦查研判。“我们发现,在某电商平台上,该团伙一共运营了6家网店,专门卖盗版书。”王立表示,每家店铺上架图书基本相同,价格都比正版书籍便宜一半以上。
在该平台上的“幸福屋书屋”中,店铺推出满18元减1元、满30元减2元、满45元减4元的优惠活动,退货还包运费,店铺评价也显示:“书很好”“字很清晰”“物流很快”,店铺显示已拼1万单……这些信息无不在引导消费者购买书籍。
记者看到,该店铺中,北京冬奥会参赛选手羽生结弦的自传亦有售卖。书籍定价15.88元,更是贴出了“先用后付”的标签。这本书同样在该团伙运营的“大圣书屋”网店上架。记者了解到,正版书籍《苍炎》第二部“飞翔篇”平装版的定价为68元,盗版书售价不到正版的四分之一。
涉案团伙紧盯市场畅销书
这些盗版书是哪里来的?犯罪团伙是如何运作的?王立介绍,犯罪嫌疑人谭某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湖南老家,短暂打过零工,但因收入不高作罢。其父谭某星见状就表示,可以和村上几位同样待业的朋友,一起生产盗版书牟利。
2021年11月底,谭某、贺某、陈某、苏某几人一拍即合。团伙中,每人出资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购买设备、材料等。生产场地、仓库安置在陈某家里的自建房一楼,面积约160平方米。同时,网店同样开在陈某家中4楼。
有了场地后,团伙进行了明确分工,贺某负责设备维护和财务,陈某负责书籍装订,苏某负责印刷,谭某注册网店并负责客服和接单发货。几人还通过微信专门组建了一个“发财群”,随时进行业务、财务讨论。成本由大家平均分摊,非法所得也同样进行平均分配。
案件侦办过程中,警方发现涉案团伙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当下哪些书畅销,他们就盗印什么书。谭某等人先从网上购买正版书籍,然后快速复印下来或扫描成电子稿后再重新进行印刷,通过在电商平台开设的6家“书屋”销往全国各地。有一些彩印的书籍制作难度较大,就从其他地区购买盗版书籍再转手在网店销售,从中赚取差价。就这样,在没有授权和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该团伙持续经营到了今年3月,非法销售金额已达200余万元。
走访摸排顺利收网
在掌握该团伙的相关犯罪证据后,2月底,专案组民警前往湖南某市进行抓捕。经过10余天的实地调查与走访摸排,民警最终锁定该作案团伙的具体位置。
3月16日,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顺利完成收网行动,成功打掉非法制售盗版书籍的犯罪窝点,抓获涉嫌侵犯著作权的犯罪嫌疑人谭某等12人,现场查获盗版书籍数千本、印刷设备10余部。“仓库在村子中间位置,比较隐蔽,给摸排抓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王立回忆道,由于大货车无法开进村内,现场查获的印刷机、切纸机、塑封机等设备都需要搬到村口的大路上后进行装车,因此仅装车就持续到半夜。
该案盗版图书数量多,其中包括《给孩子的散文》《说说物理》《化学真好玩》《温儒敏语文讲习录》等各类学生教辅书籍,盗版图书制作十分粗糙,初看封面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翻开内页,不仅图片印刷模糊、文字错漏百出、排版不整齐,使用的也是劣质油墨。王立表示:“这些盗版图书流入市场和校园后,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也使读者的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对儿童、青少年等阅读群体的身心健康更是有害无益。”
目前,该案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侵犯著作权已被兰溪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后续,该局将对广东制售非法出版物的产业链及湖南为该团伙制售非法出版物提供原材料的人员进行追查打击,不断加大对侵犯著作权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权利人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