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WIPO执法咨询委员会第十五届会议召开 中国企业探索知识产权平台治理新模式
北京时间8月31日至9月2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执法咨询委员会(ACE)第十五届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中国互联网企业代表腾讯集团法务副总裁、副总法律顾问江波发表主题为“技术创新助力中国版权保护”的演讲。江波表示,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数字技术和文化产业“双向驱动”的试验田,呼吁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寻找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版权保护的“社会价值”答案。
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发展大格局推动下,得益于互联网开放、包容、创新的特性,中国互联网公司在科技与人文、技术与版权、创新与保护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其中,在版权创作方面,人工智能(AI)也在改变创作过程,“AI生成作品”的版权保护成为新热点。
江波表示,技术的发展让内容创作越来越多元丰富。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科技和创作的结合充满想象力,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作品诞生。比如,由腾讯AI lab实验室研发的实验性、探索性“多模态数字人”艾灵,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核心AI能力融合,能“歌”善“言”,饱读“诗书”。在大会上,艾灵还朗诵了专门为本次大会创作的诗歌《秋月瑶》。
此外,随着技术创新与传统文化、艺术相互融合,数字内容迸发出更多交互性、智能化和趣味性。腾讯集团综合使用照片扫描建模、游戏引擎、PCG生成以及云游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打造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长城”。腾讯集团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展开跨界合作,打造首个虚拟越剧演员“上官婉儿”,通过全息技术创新演绎《梁祝》。
数字内容的发展不仅拓展了物理世界的边界,也赋予人们更加丰富的认知和生命体验。元宇宙的应用场景扩展到社交、演出、艺术品、教育、文旅等多个领域,让数字内容更可感、可触、可交互,成为版权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数字作品易复制、易传播、难溯源的特性。近年来侵权盗版现象频发新的侵权手段、侵权方式不断出现,并逐渐延伸至全产业链,给版权保护带来新挑战、新考验,如基于算法推荐技术为用户匹配个性化的推荐结果,引发版权侵权扩散;随着从平台功能的模块化与商业盈利模式的多样化,内容发布者与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更为复杂。
江波表示,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给网络版权保护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更带来了传统技术背景下难以实现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新手段,对版权保护进行了有益探索。
针对内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痛点,2021年,中国版权协会发布中国版权链,基于区块链去中心化、防篡改、可溯源的特性,为解决版权领域存在的确权难、维权难等痛点问题提供“一站式”版权服务。
司法审判积极应用区块链技术,很多法院上线了区块链证据核验平台。比如,深圳前海法院开发的“至信知产云审系统”,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实现知识产权案件全流程线上“快立、快审、快结”。
互联网平台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和主动承担的平台义务与社会责任。如微信品牌保护联合团队发起WeBrand计划,以微信品牌维权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汇聚“微信-品牌权利人-执法机关”三方合力,开展线下打击售假犯罪团伙的行动。
江波表示,司法和执法也在探索更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通过个案不断优化对“避风港规则”的适用,要求平台方本着最大善意原则采取过滤技术防控版权侵权,并不断完善司法与行政并行、多部门协调配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江波表示,当技术赋能版权产业,技术引领版权保护,需要各界携手合作,共同去寻找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版权保护的“社会价值”答案。
据了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是联合国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专门机构,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在日内瓦。执法咨询委员会(ACE)由WIPO于2002年成立,工作重点聚焦:公共和私营组织协调,打击假冒和盗版活动、公共教育、援助、协调为所有相关的利益攸关方开展国家和区域培训计划、交流关于执法问题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