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承建的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近日上线试运行。上线以来,平台陆续吸引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雅昌文化集团、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深圳广电集团等文化机构入驻,这标志着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今年3月,由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同意,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承接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试点建设工作。
据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常务副组长、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于德江介绍,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设立的初心是围绕“五个服务”: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服务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服务挖掘和盘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服务文化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培育新型文化消费业态和方式。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主要有五大属性:充当专网平台,充分保障数据安全;充当数据超市,让交易主体进入数据超市进行开店、开展交易业务;充当要素市场,服务文化生产和文化产业发展;构建全链条交易生态,贯穿数据挖掘、数据生产到数据消费的多个环节;作为交易引擎,推动场内交易与场外应用分发的良性循环。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的交易标的物分为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两类,按范围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类。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古籍、美术、地方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农耕文明遗址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