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非同质化通证)、元宇宙、区块链……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技术,正不断给这个世界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事实上,数字经济不仅深刻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等产业,对时尚产业来说,这些新概念、新技术也带来了改变业界的力量。
时尚产业创新创造活跃、商标品牌云集,是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重点领域之一。时尚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老问题能否利用新技术化解?引入新技术,将带来哪些新挑战?与新技术融合后,时尚产业未来要重点关注哪些知识产权问题?在2022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举办的中国时尚知识产权大会上,时尚界、法律界、商界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思路应对老问题
时尚产业中的服装产业具有“快”“量大”两大特点,部分企业从设计、生产到上市、换代都是以周计算。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服装产业因具有流行期短、易被模仿、维权成本高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难点。面对挑战,部分企业选择善用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化解难题,也有部分企业把思路转向利用新技术化解老难题。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保护成衣整体设计与局部造型的最优选择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成衣部分图案与成衣设计图的最优选择为著作权登记,而保护企业形象、市场知名度,则莫过于注册商标专用权。然而,面对越来越快的产业节奏,市场主体期待服装产业能进一步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形式,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新技术的出现,为这一诉求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我们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合作,利用区块链等新技术进行快速取证、存证,通过搭建涵盖区块链司法存证、版权登记、版权监测、司法取证、法律服务等服务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与支持。”中华商标协会会长马夫介绍,新技术正助力解决时尚行业的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老问题。
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数字藏品风靡一时的当下,在服装行业,一些服装公司开始发行NFT虚拟服饰。数据显示,中国国际时装周本季在NFT中国限量发售服饰品牌、配饰品牌等63套数字藏品,实现同一设计多重曝光,延伸虚拟时装的未来。
“与传统服饰一样,这些虚拟服装同样是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当下,擅自将他人作品转换为NFT艺术品进行销售的行为频频发生,且由于NFT交易平台信息极多,权利人难以发现盗用发行行为,这给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NFT市场还存在交易匿名化等问题,不仅提升了维权难度,也大幅增加了维权成本。”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元宇宙业务负责人刘方铭介绍。
如何应对这些新挑战?有关专家指出,“解铃还须系铃人”,不妨通过新技术手段予以破解。针对网络侵权成本低、维权举证难等问题,企业可利用能够追踪信息的软件,更加快速、准确地抓取疑似侵权服装的商品信息及生产商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二次筛选和取证、存证,便于后续侵权主张的举证质证。
实务中,对此探索的第三方机构并不鲜见,北京版全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是其一。该公司运营管理总监徐娇龙介绍,该公司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实现对图片、视频等各种互联网信息的实时监测、秒级取证,正加快探索时尚产业“创作即确权、使用即授权、发现即维权”知识产权保护新路径。
新概念擘画新未来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元宇宙。近年来,随着元宇宙概念大热,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搭乘元宇宙“快车”,实现快速发展,时尚行业也不例外。然而,元宇宙在拓展时尚产业“边界”、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改变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外延。企业想站上元宇宙“风口”,便应懂得未雨绸缪,提前发现并妥善处置元宇宙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
“鉴于元宇宙搭建的是一个‘虚拟世界’,对于服装设计所涉及的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权而言,是将传统渠道的权利表现形式挪至数字空间,可类比‘线下权利表现形式’与‘线上权利表现形式’间的差别。”刘方铭表示。
但元宇宙语境下的服装品牌所涉及的商标相关权利与传统领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商品或服务分类的选择上。目前,一些国家已经批准了与虚拟商品或服务相关的指定商品或服务,即商标申请人可提交指定在“虚拟服装”等“虚拟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注册申请。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对于具有出海需求的企业而言,在海外申请注册商标时,应留意当地是否开放了虚拟商品或服务注册,以便根据自身需求增补商标申请中的指定商品或服务。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允许市场主体提交虚拟商品或服务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但市场主体也应持续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以便能第一时间完成确权。
当下,利用新技术解决时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加速发展时尚产业、进一步拓展时尚产业“边界”的呼声日益高涨。尽管现在断言新技术能化解时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带动时尚产业跨越式发展还为时尚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技术、新概念的加持下,时尚产业的未来将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