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
11月30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提升,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下降。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本次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下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技校在校学生,不包括6岁以下群体和非学生样本)达1.91亿;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较2020年上升1.9%。未成年人过度上网情况有所改善,工作日、节假日日均上网时长与2020年相比均有下降。同时,我国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观依赖程度和家长认为孩子上网时间过长的主观感受均呈下降趋势。
从《报告》中可以看到,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是我国未成年网民上网从事活动的主要目的,聊天排名第四,看短视频排在第五。《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在过去半年中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比例达88.9%;利用互联网做作业和在线答疑的未成年网民比例分别为41.7%和32.7%,较2020年下降8%和5.2%;62.3%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在网上玩游戏,较2020年(62.5%)下降0.2%。其中,玩电脑游戏的比例为26.8%,玩手机游戏的比例为53.2%。同时,53.4%的未成年网民经常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较2020年下降1.7%。
视频平台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对未成年人价值观塑造的影响也十分值得关注。《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在互联网上经常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较2020年下降1.7%。《报告》同时指出,接近半数未成年人通过短视频、视频平台获取社会重大事件信息,但信息鉴别能力有限,平台内容质量会对其思想观念产生潜移默化影响。近四成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炫耀个人财富或家庭背景,宣扬不劳而获、躺平思想等消极负面的内容,对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