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多元创新,离不开良好创作环境与舆论生态的滋养,这需要社会各界加深理解、加强沟通、共同努力。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所在的《中国电影报道》栏目推出“对话春天”特别策划,对话数十位中国电影企业掌门人,在新征程新起点上共议行业发展、共话中国电影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的美好图景。
电影是综合的媒体表现形式。电影频道作为横跨电影、电视、平面、网络的全媒体平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主旋律电影宣传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
王平久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具有广泛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传播表达功能。电影强国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产业是文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中国电影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色。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满江红》将古装悬疑与喜剧类型大胆结合,《流浪地球2》仰望星空描绘命运共同体,《无名》以艺术化表达诠释英雄故事,《深海》以技术创新探索中国美学,正是多部电影采取多元化、差异化的“打法”,为观众提供更多观影选择,最大限度开发市场潜力,才能让中国影市在后疫情时代迅速回暖,取得总票房居历史同期第二位的“开门红”。对此,王平久建议,进一步推进中国电影题材类型多元化,鼓励国有电影企业发挥头部作用,民营电影企业差异化发展;鼓励新主流电影发挥引领作用,多种类型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纪录电影、动画电影百花齐放;鼓励广大电影工作者秉持人民情怀。
对于进一步鼓励中国电影开展创新实践,王平久表示,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国电影艺术与电影事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现代电影需要高品质的故事内容,需要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还需要营销手段的不断创新。
“中国电影的多元创新,离不开良好创作环境与舆论生态的滋养,这需要社会各界加深理解、加强沟通、共同努力。”对此,王平久呼吁进一步营造中国电影良好创作环境与舆论生态。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3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重点工作,也为电影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继续做好电影宣传,巩固和拓展中国电影市场的回升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下一步,我们要根据报告精神和中央宣传要求策划出更多优秀的电影宣传活动,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王平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