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荡桨亲情挚,澄月言珠爱意坚。”在湖北黄石举行的2024年湖北省“扫黄打非”工作现场培训会暨省“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办公室联络员会议上,既有全国“扫黄打非”战线专家的言传身教,又有“扫黄打非”先进单位的经验介绍,既有“扫黄打非”政策法规的重点宣讲,又有如何深入一线查办案件的深刻剖析……可谓干货满满,聆听者受益匪浅。

去年,湖北省“扫黄打非”工作年终考核综合排名全国第六。优异成绩的背后,是湖北近年来充分认识“扫黄打非”工作在护航改革发展中的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着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目标不断追求和超越的努力。
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扫黄打非”长效机制,赋予“扫黄打非”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湖北省“扫黄打非”工作依然面临复杂多变的挑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宽广视野。湖北“扫黄打非”工作大胆跳出原有的局限,不断开拓创新,尤其是在“扫黄打非”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
“走出去”学习借鉴,“拿回来”发展创新。近年来,湖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面临人员紧缺、任务繁重等实际问题,处室一手抓人员业务训练,一手抓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坚决走好几步好棋:注重抓好“南岭工程”“大别山工程”等联防协作学习培训。带着问题去培训,携着成果回单位。定期安排办案经验丰富、文字功底深厚的同志到地市州传经送宝。注重践履知行合一,先后安排地市州100余人次到江苏、福建、湖南等地学习调研。去年,荆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工作人员张萌随同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人员前往湖南开展交叉检查中,发现湖南益阳、湘西州等地在寄递渠道“扫黄打非”监管方面成效显著,采取有效方式妥善处置收寄过程中非法出版物及宣传品,助力“扫黄打非”案件查办工作。张萌及时学习总结兄弟市州经验,推动在全省制定《荆州市寄递渠道“扫黄打非”联防协作工作机制》,有效封堵了寄递渠道监管过程中的漏洞,查办了一批典型案件。
对于荆门市、荆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来说,视频连线研判案件线索成为工作人员能力培养的常态。荆门市“扫黄打非”办公室的却星和张萌共同探索出实地交叉检查、异地网上互查、重点线索共查两地“扫黄打非”联防协作新路径。今年7月,荆州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发现一条发货地为荆门网上销售盗版教科书线索,立即转交荆门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进行核查。经出版社鉴定,该网店销售为盗版书。却星、张萌立即进行视频连线分析,发现该网店涉嫌违法犯罪,立即交由荆门市公安部门对该网店侵犯著作权案进行立案调查。他们发现“快”、研判“透”、打击“准”,有效提升了两地“扫黄打非”案件查办质效。
咸宁市在“扫黄打非”人才培养上注重以战带训,以训促战。在去年某涉嫌非法经营案上,在省“扫黄打非”办公室协调指导下,咸宁专案组对马某某等涉嫌非法经营罪立案侦查,辗转深圳、北京、杭州、上海等地调查取证。历经数月接续奋战,咸宁市“扫黄打非”相关工作人员及警力40余人在深圳实施收网行动,将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湖北省“扫黄打非”部门还向“六个专项整治”中的“顽疾”开刀,极大开拓工作人员的视野和能力范围。湖北省委宣传部领导提出,未来,“扫黄打非”任务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提高战略思维,拓宽视野,才能培养更多适应“扫黄打非”工作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人才。

提供平台培植土壤
湖北省“扫黄打非”工作人才培养自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举办现场培训会的黄石,就洋溢着浓郁的理想和激情。黄石市委宣传部为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培植了丰厚土壤,压担子、铺路子、搭台子、委重任……一匹匹年轻的“千里马”脱颖而出,驰骋在全国“扫黄打非”一线战场。
今年3月,湖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推荐申报全省“扫黄打非”优秀县(市、区)通知后,共收到黄石市推荐的下陆区、十堰市推荐的郧西县、鄂州市推荐的鄂城区、孝感市推荐的大悟县申报材料4份。省“扫黄打非”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在认真审核材料的基础上,奔赴四地进行实地复核。专班以明察暗访、走访问询和听取简要汇报等形式,重点突出复核工作成效以及“扫黄打非”结合融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情况,对有关工作进行量化打分,黄石市下陆区排名靠前。最终,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综合考虑复核结果,推荐黄石市下陆区为今年全省“扫黄打非”工作优秀县(市、区),并承办今年全省“扫黄打非”工作现场培训会。
十堰市文旅局下沉茅箭区文化和旅游综合执法指导工作组组长张特祥在执法过程中注重抓好“法”与“情”的结合。在今年正月初一起处置网络直播境外现场演唱会非法经营活动中,张特祥第一时间对涉事影院负责人和活动组织者进行调查取证、约谈提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者当即停止非法演出经营活动并退还相关费用。张特祥作为全国文旅综合执法师资库成员,多次受邀在全国全省各地“扫黄打非”培训会上作经验交流,为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今时代,“扫黄打非”战线的工作人员,追求应该更高、目光应该更远、脚步应该更急,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大责任,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依托培训借力基层
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核心首先是素质的现代化。这几年,湖北省“扫黄打非”工作依托高水平高质量的业务培训和实践磨砺,打造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一支生力军。
“扫黄打非”工作具有“全面统筹协调、强化案件督办、夯实基层工作、持续宣传造势”等特点,工作人员尤须具备全面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借人民群众一双慧眼,不法分子就无藏身之地。为让正义之剑握得更紧,鄂州市鄂城区凤凰街道党工委委员邓唯利用前期参与查处国家级交办案件经验优势,带着基层站点工作人员走遍辖区200多个重点点位,用“铁脚板”丈量辖区“扫黄打非”布防图,着力提升基层站点和人民群众对于“扫黄打非”工作的知晓率、认可度和参与度,擦亮基层辨“黄”识“非”的“火眼金睛”。2022年,由小区群众敏锐发现并逐级上报至市、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的“鄂州大学盗版书案”“竹林广场小区出租屋盗印案”被查实,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开设在居民区的网络盗版书店和违法印刷厂被及时清除,助力街道层面在有效线索上报上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湖北省先后查办全国挂牌典型案件数十起,10多名同志荣获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10多个基层点位荣获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