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元宵佳节的到来,不仅为春节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更为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开启描绘了温馨的画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那些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展现高雅审美情趣的节庆元素,如烟花、灯会等,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像浏阳烟花、自贡灯会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它们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也受到了国际友人的青睐,成为地方文化和旅游宣传的重要名片。
在烟火与花灯中展现的中式浪漫,巧妙地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展现了时代风采,涉及大量的著作权、专利和非遗问题。这里,笔者仅从专利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双向奔赴的进程,以期为行业提供参考。



创新潮涌 烟花产业炫酷升级
烟花作为古代节庆必备元素,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祈愿,借助现代科技与创意灵感,其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元,产品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统计,2019年至2024年间,我国烟花爆竹行业市场规模从200亿元增长至约250亿元。基于市场发展和制度建设,烟花爆竹制造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呈现出稳健上升的良好态势。
21世纪初,民间个人在烟花领域提交专利申请数量优势明显,手工匠人在这一时期对烟花技术的传承发挥了关键作用。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上“大脚印”烟花的惊艳亮相,人们对艺术焰火的热情空前高涨。此后十年间,作为节日仪式感的重要承载,烟花工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随着烟花制作技术形成产业化,专利申请量成倍增长,企业、工厂逐渐成为申请主力。以2017年为例,烟花领域专利申请量约一半来自企业创新主体。随着烟花产品不断升级,制造难度随之增大,技术门槛不断抬高。2018年后,烟花领域专利申请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年均申请量超500件,大型烟花的整体组装系统、自动化装置类申请显著增多。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管理政策的日益完善,除了传统的火焰材料、制造装备创新,也涌现出诸多技术亮点。例如,结合无人机技术专利等,烟花在保持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具观赏性、趣味性、环保性与安全性。
笔者通过专利检索后发现,近年来,我国烟花领域的专利申请主体主要包括浏阳东信烟花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信烟花)、庆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浏阳市五一科技机械有限公司、大瑶市万发花炮机械厂等,涉及烟花材料、模具以及生产设备、燃放控制等不同生产环节。拿东信烟花来说,其专利申请以烟花的制造、组装设备为主,同时涉及燃放控制系统、环保焰火材料的创新。例如,其名为“全自动烟花燃放控制系统”的专利,解决了燃放故障时如何继续点火的技术问题。
除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对烟花制造技术进行了探索。例如,北京理工大学烟花团队与江西吉润花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进行了合作研发,形成“无烟无硫烟花”等专利技术,对提升烟花燃放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此外,全国各地元宵节大型主题烟花秀、结合音乐与灯光的沉浸式燃放表演,不仅为国内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也备受国外网友青睐。烟花燃放表演技术的创新,不仅大力推动了全球烟花产业升级,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一道绚烂风景。


设计加持 花灯玩转时尚风采
说起元宵节,不得不提花灯。花灯样式丰富繁多,例如,宫灯、走马灯、荷花灯、泉州花灯、自贡彩灯、佛山花灯、碳石彩灯等,制作工艺涵盖设计、选材、制作骨架、灯面装饰等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花灯,广泛地应用于各地元宵灯会、喜迎新春彩灯展等节庆活动中。
相较于烟花,花灯制作的专业壁垒相对较低,其专利申请主体百花齐放,手工匠人、文创企业、专业灯厂等各类申请人均在花灯专利申请中占有一定比例。在专利地域分布上,浙江、广东两省的相关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总申请量的将近50%,具有明显产业优势。其中,以金华、中山等小型商品贸易活跃或灯具产业技术发达地市为代表。同时,具有非遗花灯历史文化沉淀的福建泉州的相关专利申请也在全国地级市中较为突出。可以看出,经济贸易形态、生产技术水平、文化产业带动,对花灯传统工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从专利类型分布上看,花灯外观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此外,通过改变形状、色彩、图案等元素快速推陈出新,契合多数中小从业者的创新能力和资源条件。因此,花灯的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类型为主,这样不仅研发周期短、成本低,也能够在竞争者众多、产品更新快的民俗市场中尽快获得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材料、光学等基础学科的技术发展以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灯笼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也日益增多。例如,基于3D打印技术的“透光骨架花灯”专利,在提高花灯制作效率的同时,为花灯的外观花样设计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利用无人机集群表演的“中式灯笼集群表演控制方法”等专利,不仅使得花灯表现形式焕然一新,也为大型灯展设计赋予了更多可能性。
在笔者看来,相较于技术门槛较高的烟花制作,花灯工艺市场侵权风险较高。从专利分布来看,目前花灯技术更新重点在外观设计、操作便利等消费者用户体验方面,而结合智能调光投影、新型灯面材料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及专利申请相对较少。另外,北京、四川自贡等传统花灯制作工艺表现卓越的地区的专利申请量与中山、泉州等地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笔者认为,加强前沿科技融合创新、地方特色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可作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保护的重要途径,对非遗花灯等传统工艺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推进烟花、花灯与现代科技的传承创新,不仅能够丰富乡村文化的深刻内涵,还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布局专利城池,提升市场主动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