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新质生产力司法保障意见15条,年均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万余件,妥善审理虚拟数字人侵权案、NFT数字藏品侵权案等新类型案件……近年来,杭州法院始终以服务创新发展为己任,以高水平司法服务保障杭州“创新活力之城”、数字经济第一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2024年共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25次,切实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人工智能 发挥引领作用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各大厂商纷纷推出具有独特功能和优势的AI平台。然而,AI平台的日渐完善离不开大量语料、图片的“喂养”,由人工智能模型及其生成内容引发的著作权侵权问题成为必须面对的“成长的烦恼”。
在一起AI平台案件中,原告上海某文化发展公司拥有家喻户晓的奥特曼系列作品著作权独占授权,被告杭州某智能科技公司是某AI平台的运营主体,平台用户能通过上传图片等方式利用其训练和分享奥特曼AI模型,并可再利用奥特曼AI模型生成与原告奥特曼形象构成实质性相似的作品。该案中,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其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诚信原则,给其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故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
2024年9月,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认定,侵权图片训练素材由用户上传,被告不构成直接侵权,但其应当知道用户利用其服务侵害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却怠于采取必要措施,未尽合理注意义务,存在主观过错,构成帮助侵权,但被告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未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故被告不构成不正当竞争。法院一审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3万元。
“该案难点在于如何兼顾发展和安全,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的关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该案二审审判长、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杭州中院)法官吴媛媛表示。2024年12月30日,杭州中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杭州法院始终走在探索的前沿。近年来,杭州法院通过司法裁判引导市场经营者形成良性竞争,审结了“首例涉虚拟数字人侵权案”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涉人工智能案件,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期间,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与会人员观摩了杭州法院“AI数字人”案件庭审。
着眼数字产业 规范网络生态
AIPPI会长奥山尚一曾表示,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法院案件也会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全球热点话题,判决结果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因此,业内所有同类型企业可能都在关注杭州法院的判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杭州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奥山尚一表示。
然而,一纸千钧重,用司法裁判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并非易事。2024年5月,在杭州中院审理的一起涉平台数据产品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行政诉讼案件中,就涉及了“一定范围内公开交易的衍生数据能否作为商业秘密保护”这一法律前沿问题。
“生意参谋”是淘宝公司开发的一款为平台商家提供经营分析和决策参考的数据产品,缪某某将其掌握的可以查看该店铺订购的“生意参谋”数据店铺子账号提供给杨某某使用。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认为缪某某泄露了淘宝公司的商业秘密,责令其停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并罚款5万元。缪某某不服并申请行政复议,余杭区人民政府维持了处罚决定。缪某某遂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处罚及行政复议决定。
面对新问题,合议庭经过20多次研讨论证,不断向业界、学界专家咨询,最终认定涉案数据产品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采取相应保密措施、具有商业价值等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应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据此,判决驳回缪某某的诉讼请求。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系统集成效应,杭州法院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打造出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杭州破产法庭、杭州国际商事法庭及杭州互联网法院“三庭一院”专业化审判矩阵,通过强化审判协同、工作联动、机制创新,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和温度。
护航生物产业 精准司法服务
杭州聚集了20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产业规模超千亿。为探索护航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审判机制和审理模式,2023年7月,杭州中院挂牌成立全国首家生物经济审判庭,专门审理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
在一起生物技术类案件中,席某曾就职于西安某药物公司,辞职后入职浙江某医药公司,并作为发明人之一,以浙江某医药公司作为申请人,申请了某核苷环磷酸脂化合物发明专利。而西安某药物公司认为涉案专利系席某主要利用该公司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请求确认申请权归该公司所有。
该案专利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的专业问题,杭州中院专门聘请了浙江大学专攻新药研发和药理毒理研究方向的教授担任该案技术调查官,参与庭审技术比对,查明技术性事实,弥补法官专业知识局限。在技术调查官的协助下,杭州中院生物经济审判庭认定涉案发明创造不属于职务发明,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该案是杭州中院首例通过引进兼职技术调查官参与查明技术事实的生物技术类案件,入选杭州法院生物经济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一年多来,杭州中院生物经济审判庭秉持司法审判与专业研究并重的理念,审结相关案件60余件。同时吸收一批智库专家,建立案例研究基地,积极探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案件特色审判模式和裁判规则,编制了《生物经济企业司法保护指南》《生物经济司法保护大数据分析报告》,推动生物经济产业的良性发展。
2024年8月,杭州中院在钱塘设立了全市首个生物经济巡回审判庭,与此同时,钱塘法院下沙人民法庭揭牌并运营,专门服务保障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为杭州加快打造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注入法治动能。
今年的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届时,浙江杭州法院将组织院长开庭、直播普法、联合行动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面对创新力量的蓬勃成长,杭州法院肩负着护航高质量发展的职责使命。我们将秉持公正司法理念,以专业且敏锐的司法视角,妥善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为创新主体撑起坚实法律护盾,为新质生产力筑牢发展根基,让其在法治轨道上稳健前行、释放无限活力。”杭州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池海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