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到生态,加强文娱产业合规建设;立足人工智能(AI)强化行业版权治理;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实现产业多方共赢……10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主办的“清朗・共治——新时代文娱产业法治建设与平台协同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在研讨会的三个主题论坛环节,来自政府部门、司法机构、高等院校及文娱平台企业的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文娱产业法治建设、平台协同、合规治理、版权保护及纠纷解决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共探产业规范发展与创新突破的实践路径。
破解产业合规难题
第一场主题论坛以“数智时代文娱产业合规治理与创新发展”为主题,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副秘书长赵一洲担任主持人。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监事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孟凡哲,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会长郭长虹,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总干事国琨先后致辞。
孟凡哲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不仅重塑了文娱内容的创作、传播与体验方式,更催生了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了产业生态发生系统性的变迁,然而技术跃迁在释放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治理难题。只有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技术应用与业态创新,文娱产业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郭长虹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视频产业的各个环节之中,也为文娱产业合规治理带来挑战。面对新挑战,应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套透明高效且公平的合规体系,共同营造一个创新有活力、发展有边界、繁荣可持续的健康环境。
国琨表示,在当前时代,文字、音乐、影视、美术等传统内容产业由新技术催生了新的发展机遇,短剧、直播、游戏等新闻娱产业正在以积极的姿态在拥抱科技发展带来的时代红利。期待通过开放对话与务实合作,探索出一条既能充分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能有效促进技术有序创新的方案,为版权产业、文娱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主旨发言阶段,来自高校和平台方的专家代表分别围绕数字内容版权保护、行业合规挑战、游戏生态法治、微短剧版权痛点展开演讲。圆桌对话环节,来自平台及法律服务机构的专家代表以“从内容到生态——构建文娱产业健康发展新范式”为主题,就合规难点、前沿问题及制度需求展开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实操性建议。

强化行业版权治理
第二场主题论坛以“规则与创新:共建AI时代文化娱乐版权新生态”为主题,由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陶乾主持。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丹林,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杜贤先后致辞。
李丹林在致辞中指出,文化娱乐行业是文化创造与传播的主要领域,而AI技术正重塑文娱行业的生态格局。AI不仅是新的生产工具,甚至可能成为新的内容生产主体,因此如何平衡AI研发者、运营者、使用者以及数据权利人的利益关系,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
杜贤从文化与版权的关系切入,提出“文化是版权的载体,版权是文化的引擎”。他强调要实现文化强国,必须从版权建设这一核心抓起。面对AI的冲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应对:一是高度关注AI对文娱产业的全链条影响;二是构建以人为本的规则体系,保护创作者权益;三是坚持开放协同,凝聚多元共识。
在主旨发言环节,演讲嘉宾分别探讨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版权归属、司法视角下AIGC版权治理的挑战与展望以及AI时代网络文学、音乐版权及AI行业的法律挑战与应对。
清华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蒋舸提出“宽进宽出”的治理思路:在权利客体认定环节放宽标准,以建立基本的版权秩序,防止原样照抄;再通过权利内容限定、合理使用制度以及损害赔偿调节等后端环节,来实现利益的最终平衡,避免给予贡献度不高的原告过度的诉讼激励。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彭佳妤分享了司法视角下AIGC版权治理的挑战与展望。她提出了一个审慎而开放的展望:其一,在立法完善前,通过个案审理来逐步细化独创性标准、合理使用边界和责任认定规则;其二,必须平衡好文娱产业与科技产业的发展关系,既要保护原创活力,也要为技术创新留出空间;其三,要协调好国内规则与国际协同。期待通过审理更多真实案例,与产业实践互动,共同推动AIGC版权治理规则的成熟。

推动纠纷多元化解
第三场主题论坛以“和・裁・诉:文娱产业纠纷一体化解决平台构建”为主题,由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教授刘文杰主持。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执行副会长武玉辉、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局长周环、北京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阮娜先后致辞。
武玉辉在致辞中指出,“和・裁・诉:文娱产业纠纷一体化解决平台构建”是产业走向成熟与规范的必由之路。这不仅是回应产业现实的迫切需要,更是国家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战略部署的积极践行。构建这样一个平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多方智慧和力量,需要立法、司法、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需要仲裁、调解等专业机构的规则创新与服务供给,更需要广大文娱企业从业者、法律实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反馈。
周环分享了东城区在平台支撑、规则建设与科技赋能方面的实践经验。他表示,东城区司法局将与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建立战略合作,以文娱产业纠纷解决中心基层平台建设作为核心枢纽,重点围绕版权保护、内容合规、艺人经纪、数字资产、跨境合作等领域,打造集专业调解、仲裁对接、诉讼衔接于一体的多元解纷机制,为文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法治动能。
阮娜介绍了北京仲裁委员会在文娱产业仲裁方面的创新探索。她表示,仲裁制度能够针对文娱产业纠纷特点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其中在专业性方面,北仲目前拥有覆盖文化、艺术、体育、传媒、知识产权等领域的资深专家委员名册,其中可审理文体娱知识产权案件的仲裁员共264名,文体娱行业专家仲裁员83名,能为复杂纠纷提供高水平专业判断。
在主旨发言环节,演讲嘉宾分别探讨了仲裁专业化在对接文娱产业纠纷解决需求中的独特优势与创新路径、文娱产业典型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原则和理念、当前文娱产业与互联网企业纠纷的热点问题与解决机制等。
西安仲裁委员会文化产业仲裁院负责人郭媛媛表示,商事仲裁作为国际通行的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其制度设计深度契合市场经济对效率、专业与自治的需求,能精准回应并化解文娱产业痛点。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二级法官项丹分享了文娱产业典型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原则和理念。具体而言,一是要尊重契约自由、促进契约正义,二是要不拘泥于合同定性,注意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三是要维护契约正义,促进实现真正的契约自由。
论坛现场还举行了“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与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和“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文娱产业纠纷解决中心’基层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仪式”,标志着行业协同与平台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