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短视频平台快手推出了面向音乐行业的“亿元激励计划”,音乐人或版权所有者通过上传作品、线上签约等步骤参与该计划,通过审核后按相关规则获得版权分成。在笔者看来,快手此举不仅可以提高“草根”音乐人版权收入,也有助于推动短视频平台完善音乐版权授权规则,形成音乐版权“护城河”。而伴随国内短视频创作对音乐版权的需求不断增加,短视频平台还可考虑通过建立版权规则与流量分配机制等方式,构建一条短视频音乐产业链,将更多的“草根”音乐人培育为独家的音乐创作者。
实践中,在成名音乐人或大型唱片公司中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音乐版权授权规则,这也意味着短视频平台与其合作模式相对固定。譬如今年5月底,快手正式宣布与杰威尔音乐达成版权授权合作,获得周杰伦全部歌曲及歌曲MV在短视频平台进行使用的独家授权。但是,此类版权授权方式与知名音乐人同QQ音乐等流媒体平台达成的合作方式并无太大差异。本质上,短视频平台是用高额的版权费争夺头部音乐在平台停留的时长,虽说必要但也是相当“烧钱”的经营模式。
如若摆脱对知名音乐人的“迷恋”,不难发现,如今短视频平台上爆火的音乐往往由许多“草根”音乐人所创作。网易云音乐的“抖音排行榜”显示,进入该排行榜的歌曲大多由“草根”歌手演唱,不少歌曲首先从短视频平台“蹿红”。短视频平台如若能在给予这些“草根”音乐人版权费用的基础上,加之相应权重的流量扶持,将其打造为短视频平台上的“网红”并进行签约,将有机会发展后续版权运营,通过“草根”音乐的长尾效应获得更大收益。
实际上,短视频平台上的许多“草根”音乐与早年流行的网络歌曲异曲同工。只不过,由于过去国内版权运营相对粗放,很多网络歌手从版权中获利艰难,并未产生出持续的音乐创作能力。如今,国内短视频平台的“基因”与“草根”音乐的气质天然吻合,短视频平台对“草根”音乐有持续的需求,“草根”音乐人也需要从版权中寻得长久发展的资金支持,正好为二者实现更加深入的版权合作奠定了基础。此次快手的“亿元激励计划”仅仅是个开始,希望未来还将有更多“草根”音乐人从短视频平台获益,推动二者实现版权合作的“珠联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