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通家纺、吴江丝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解开版权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密码
版权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如何推进版权资源向生产力转化,用版权赋能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已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
7月22日下午,在六朝古都南京的玄武湖畔,来自南通家纺、吴江丝绸两个被认定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的代表,在由江苏省版权协会主办的“中国版权产业集聚区发展国际论坛”上分享了两地以版权保护撬动家纺、丝绸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解开了推动版权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南通:打通服务全链条 织就江海锦绣图
家纺是江苏南通最具辨识度、最具标志性的传统支柱产业,素有“世界家纺看中国,中国家纺看南通”之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南通逐渐形成了叠石桥和志浩两大家纺市场领航并进的家纺产业集聚区,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纺类商品集散中心和流通领域的领先集群。数据显示,2021年两大家纺市场成交额超2300亿元,在全国床品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南通家纺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就是花型设计,也就是版权的创造。2008年10月,南通家纺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定为全球首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并授予‘版权创意金奖’。2020年9月,南通还被国家版权局批准为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钱锁梅在论坛上介绍说。
南通是如何用版权织就江海锦绣图的呢?面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提问,钱锁梅总结了南通的经验和做法:“版权工作起步早,版权保护体系全,版权带动效应广。”1998年,南通志浩市场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基层版权管理办公室”,标志着南通家纺市场版权保护正式拉开帷幕。该基层版权管理办公室履行版权宣传、维权取证、版权投诉案件处理、作品登记之职,成立至今作品登记数量达83756件。2008年4月,两大家纺市场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南通家纺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司法为后盾,行政处罚、民事调解、司法介入三位一体的版权保护新模式,也实现了版权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全覆盖。2019年,南通家纺产业涌现出以版权为核心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起全国首个将版权通过互联网化运作赋能家纺产业的研发平台,为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产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2020年11月,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成立,加快推动了叠石桥和志浩两大市场一体化发展。2021年,中国床品流行趋势研发基地正式落户南通,国际性的“张謇杯”中国家用纺织品产品设计大赛、全国性的中国(川姜)家纺画稿交易会全部落户南通,成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2000多家家纺品牌企业、设计公司、专业机构参会,展出画稿40余万幅,成交画稿约5万幅,推进了产业创意设计和版权保护工作的良性互动。此外,南通更是画稿版权交易的重点市场,目前全国近70%家纺企业的画稿设计来自南通,画稿设计覆盖了山东、广东、湖南、上海等国内重点纺织市场,广泛应用在墙纸、窗帘、家居等“大家居”全品类领域,成功实现了版权成果的市场转化与运用。
“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造就了南通家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版权更成为提升家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生命线。”钱锁梅说。南通扎实且“接地气”的版权工作,首先催生了南通家纺设计产业化规模。目前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集聚了350多家外贸进出口企业,各类家纺研发设计机构200多家,研发设计师超万名。南通每年推出新花型设计作品超12万件,仅每年画稿版权交易额就达10亿元。其次,成就了品牌连锁的快速扩张。由于良好的版权保护、运用、管理与服务,孕育了南通众多家纺品牌的诞生。目前,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的家纺产品拥有200多个系列、1000多种品类、1000余万个单品……再次,带动了家纺市场高质量发展。优良的版权环境给予了南通家纺产业健康发展的优质土壤,促使其由默默无闻的小乡镇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第三大家纺市场。
吴江:版权赋能丝绸产业迭代更新
吴江地处运河之畔、太湖之滨,是江苏省苏州市主城区面积最大的板块,也是江苏省的“南大门”。吴江作为中国丝绸的源头之一,曾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四大绸都”,有着“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盛景。
“近年来,吴江积极探索版权赋能丝绸产业,形成一套以版权创造、管理与服务为基础,以版权交易与运营为核心,以版权监管与保护为保障的特色体系,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实现版权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参考的版权‘吴江经验’。2021年,吴江丝绸产业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苏州市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戴丹在论坛上总结道。
“版权创造为丝绸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版权运用为丝绸产业开拓广阔市场,版权保护为丝绸产业穿上坚固铠甲。”这是戴丹概括的吴江经验。近年来,根据高质量发展要求和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吴江创新政策引领,聚集资源、强化服务引导,为丝绸纺织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推动版权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在政策引领方面,吴江将丝绸纺织产业版权保护工作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制定《苏州市吴江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并设立专项资金,树立鲜明的版权作品登记、运用导向。政策制定实施以来,累计发放1000余万元扶持资金,全区新增版权作品3.4万件。太湖雪、上久楷丝绸等5家丝绸企业先后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单位。
版权创造最终要走向版权运用。吴江在深挖丝绸文化内涵,推动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线上与线下融合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不仅加快了版权成果的转化,也促进了吴江丝绸产业的转型升级。据戴丹介绍,吴江区委、区政府以版权工作为抓手,深入挖掘传统丝绸文化基因,推动丝绸企业结合现代元素、潮流文化,创作出适应市场需求、深受顾客青睐的丝绸概念的作品。例如,上久楷设计开发的手提包、钱包、领带、家居等产品,实现了宋锦产业化,更作为中国国礼频繁在世界性平台亮相。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期间,上久楷推出的宇航员系列丝绸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版权保护。吴江近年来以行政保护为“先锋”、以纠纷调解为“主力”、以司法保护为“后盾”,在加大版权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版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推动版权产业创新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一,保持打击侵权盗版高压态势,织密版权“防护网”。抓群防群治,落实全链条监管;抓专项把关,集中做好各类赛事申报作品的版权把关工作;抓区域联动,推动与全国知名纺织品市场建立版权保护联盟以及版权保护常态交流机制。第二,以社会共治推进版权保护,充分发挥丝绸行业协会、公会作用,持续建设版权纠纷调解的行业机制,引导企业自发参与版权纠纷调解,实现诉前化解版权纠纷。2020年至今,累计调解版权类纠纷30余起,挽回企业经济损失500余万元。加强电商治理,在江苏省版权局的帮助下统筹协调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探索建立吴江丝绸纺织产品快速维权通道。第三,优化司法保护体制机制,筑牢社会公平正义防线。2020年,吴江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落户盛泽版权工作站,将司法保护送到企业“家门口”,实现产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案件便捷化处理。在绸都版权交易网模块中,广泛运用时间戳和区块链技术,生成相关确权证书,推动法院认可。“版权赋能,是吴江丝绸产业迭代更新的密码。”戴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