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生效、演艺工作者版权意识提升等因素影响,表演权越来越受到关注。10月19日,北京演艺集团相关领导带领集团本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旗下7家主要成员单位负责人到访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文著协),双方就演艺行业版权保护与版权开发举行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介绍,《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17项权利,文著协为会员管理其中个人难以行使的权利,表演权就是其中一项。表演权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财产权利,对于权利人来说,往往缺乏相关法律知识,不具备跟剧团对话、谈判的专业能力,由文著协出面,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文著协作为国家法定的文字领域唯一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演艺、戏剧、影视、音乐等产业的授权管理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将多位作者的散文、诗歌进行改编,谱曲成为音乐作品;为音乐作品、影视作品使用会员的文字作品解决版权授权问题,比如电视连续剧《生逢灿烂的日子》使用海子诗歌《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近期热映的电影《妈妈!》中朗诵叶圣陶创作的诗歌《小小的船》和兴万生翻译的诗歌《你爱的是春天》等,都是由文著协帮助解决的版权问题。
张洪波还特别提到,在戏剧版权贸易方面,文著协今年从俄罗斯引进7部戏剧作品,其中有6部话剧、1部音乐剧。文著协引进的话剧包括《我可怜的马拉特》《老式喜剧》《青春禁忌游戏》《情人》《长椅》《高级病房》等俄罗斯、英国经典剧目,这些剧目陆续登陆国内戏剧舞台,很多剧目连续多年演出。其中,《高级病房》在全国巡演,《青春禁忌游戏》亦被改编为剧作家的首部音乐剧进行公演。2021年,文著协曾经为北京人艺引进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作品《情人》,并搬上首都戏剧舞台,获得良好市场表现。另外,文著协正在与俄罗斯院团洽谈,计划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蛙》排演话剧。文著协向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积极开展中国现当代戏剧作品的出版和演出输出工作。在受疫情影响、演艺市场呈收缩状态的当下,文著协在戏剧版权贸易方面所做的工作,对丰富国内演艺市场和中外演艺戏剧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金黎明和国家广电总局二级巡视员、挂职北京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鲍金虎表示,北京演艺集团和成员单位拥有丰富的演艺资源,生产出了多个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目、节目、影视作品,拥有多个知名文化品牌,集团高层高度重视演艺资源的版权开发与保护,版权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北京演艺集团将加强版权资产的管理与运用维护,提升集团和成员单位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服务首都和国家文化建设。通过此次调研,北京演艺集团对文著协的工作和优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愿意加强沟通,从优秀剧目推介、合同规范等角度展开合作。
张洪波提到,北京演艺集团与文著协在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戏剧演艺、企业版权合规建设、戏剧走出去、衍生产品的商品化开发、人才培训培养、课题研究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间,可以从中外优秀剧目推介会、文学作品戏剧影视对接会开始,开展具体剧目的版权合作与开发,探索多领域多方面的战略合作,优势互补,互相支撑,共同提高。
在演艺市场的版权授权经验分享中,张洪波回答了来访嘉宾提出的很多具体问题。他提到,引进海外戏剧版权最关键的是确定权属和商定合同关键条款。文著协能够同时解决海外剧作家和中文剧本译者的授权。张洪波就合作作品的权属确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剧目和节目的二次授权、委托创作的版权问题、不同剧种的移植、戏剧作品版权输出、衍生品的开发以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问题进行了分享。张洪波说,文著协拥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资源和海外渠道,愿意为北京演艺集团提供文学作品授权、改编、版权输出、策划选题、版权合规建设等专业服务。
双方还就北京演艺集团成员单位多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存量剧目、节目、影视作品的版权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