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至今,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连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构筑起网络版权保护的坚实屏障。站在“剑网”专项行动实施2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上,我们深切感受到国家版权保护政策的战略意义,也深刻认识到新技术发展为版权保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中央宣传部(国家版权局)直属单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版权中心)在网络版权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技术,为“剑网”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助力加油。

营造网络版权保护新生态
近年来,数字技术推动网络版权保护工作不断创新求变。面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形势,数智时代的网络版权保护工作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规制范畴,侵权治理难点集中于规则适配、权属界定、证据固定、侵权行为认定等方面。为了应对新挑战、新问题,版权中心党委领导班子带领单位秉持“学术引领、技术支撑、服务赋能”的发展理念,以努力求变、大胆创新对抗经验“失灵”。通过积极拥抱变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完善智能化侵权监测系统、构建版权鉴定实验室,以全新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推动版权保护与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同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发挥行业领域专家作用,履行全国政协委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和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咨询专家库顾问委员等职责,通过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推动相关制度供给,从顶层设计上提出思路和方案,带领版权中心干部职工为版权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建议出台司法解释 提高专业调解法律效力的提案》《大力推动数据确权 促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和《推进实施文化数据版权确权及交易》等政协提案,以及加强计算机软件版权保护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全网跨平台的版权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版权信用体系等业界呼吁,既为破解发展困境提供思路,又为营造良好网络版权环境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筑牢网络版权保护新防线
监测维权开拓新领域。自2009年推出国内首创的网络版权监测维权业务以来,版权中心始终以服务国家版权工作大局为己任,围绕版权保护主责主业,锚定不断净化网络版权环境这一目标,为广大权利人提供优质的网络侵权内容监测和快速维权服务。历经10余年发展,已构建起了一套成熟、高效的网络监测维权体系,对电视剧、电影、动漫、综艺、音乐、游戏等千余部作品进行监测,以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删除效果有力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在网络版权监测维权领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近3年来,经过持续不断地攻坚克难,版权中心实现了监测平台和监测区域双突破。在监测平台方面,从主流的视频平台、搜索引擎,到新兴的短视频、直播平台,再到电商、网盘、微信号、APP等细分领域,对全网各类共4022个平台全面覆盖监测,织密国内版权保护天罗地网。在监测区域方面,敏锐洞察到我国优秀作品在国际市场传播时遇到的海外版权侵权问题,成功开创了海外监测维权服务,监测覆盖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21个平台,为我国优秀文化作品扬帆出海保驾护航,为构建健康、有序的全球版权环境贡献力量。
版权鉴定开创新业绩。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版权鉴定委员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家级版权司法鉴定机构,自1998年成立以来,常年配合公检法及行政机关办案需求完成各项鉴定任务,累计出具版权鉴定报告千余份,涵盖美术、文字、视听、软件、音乐等作品,涉及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作权民事、刑事案件。
近年来,版权鉴定委员会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鉴定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多次深度参与典型案件的鉴定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科学的鉴定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涉案作品进行全面、细致的鉴定分析,发挥了重要的专业支撑作用。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屡次被评为“剑网”专项行动有功单位,参与鉴定的多起案例入选“剑网”专项行动十大案件,以及最高检发布的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等。
以“剑网2022”专项行动十大案件之一——山西郝某某制售侵权盗版“剧本杀”案为例。此案涉及新兴的娱乐形式,作为全国首例“剧本杀”侵权盗版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案中,版权鉴定委员会承担了对“剧本杀”盒装本、电子版异同性比对鉴定的重要任务。该案例的成功鉴定和处理,不仅有力打击了“剧本杀”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也为规范新兴娱乐产业的版权秩序提供了重要借鉴。该案于2024年入选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犯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
2022年,在涉案金额高达17亿元的上海特大侵犯乐高著作权案中,版权鉴定委员会受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委托,对60组涉案积木套装与乐高公司积木套装的外包装及拼装玩具进行异同性鉴定,为公安机关的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成为认定犯罪事实、追究犯罪嫌疑人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凭借专业的鉴定能力、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显著的鉴定成果,版权鉴定委员会在版权保护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2025年承担了“重点侵权盗版案件版权鉴定项目”工作,为五部门联合督办的重大案件提供版权鉴定技术支持,成为司法部门查明案件事实的坚实保障,继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打造网络版权保护新高地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面向未来,版权中心将积极回应新技术为版权保护与服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聚焦以下三个方向为“剑网”专项行动蓄势赋能。
一是不断健全制度框架。构建科学、系统、可操作的作品异同性鉴定标准体系,为健全版权保护法治体系、规范版权市场秩序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坚持学术研究引领。持续推进版权纠纷专业调解机制的系统性研究,为完善中国特色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三是持续强化技术支撑。推动人工智能、区块链溯源等新技术赋能网络侵权监测,创新探索数智时代网络版权保护的技术空间和实践路径。
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实践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治理的探索和奋斗史,也为世界贡献了一套“精准响应、多元共治、动态进化”的网络版权治理“中国方案”。实践表明,新技术绝非版权保护的“绊脚石”,而是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版权保护和服务工作肩负重要责任和使命,版权中心将继续以探索为帆、实干为桨,以坚定决心、创新思维和强大的合力在全链条版权保护和服务工作中乘风破浪,奋力书写版权保护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