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10月16日在青岛启幕。河南展馆以“宋风雅韵”为美学基调,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线,构建出一处融合厚重文化与现代版权理念的沉浸式空间。记者提前探营,带你走进这场从甲骨文到数字版权的时空之旅。
空间造境:一眼千年的中原气韵
从踏入伊始,便以极简宋风与厚重文字,将观众引入河南特有的文明语境。整个展陈以“1+4+N”为逻辑展开——
“1”代表贯穿始终的中原文化脉络;
“4”指“版权服务、版权溯源、版权护航、版权赋能”四大内容板块;
“N”则是一系列可看、可触、可感的版权实物与互动体验。

四大板块:从文字密码到产业赋能
“河南省版权登记平台”“版权AI数据分析平台”“豫版链”等集中亮相,展现河南在版权确权、评估、交易与服务方面的系统化布局。区块链技术与AI分析的应用,让版权保护从“事后维权”走向“事前赋能”。
走进“版权溯源·文字密码”板块,观众将直面文明的起点。
其中甲骨文互动墙以百家姓、十二生肖为主题,观众可寻找自己姓氏的古老形态。
文明实证陈列则从舞阳贾湖契刻符号,到许慎文化园文字卷轴,再到《河南藏甲骨文集成》,构建出汉字的演化谱系。
而史上最早“版权声明”:宋代《东都事略》牌记“已申上司,不许覆板”惊艳亮相,比西方最早的成文版权法早五百余年。
禹州钧瓷、洛阳唐三彩、焦作绞胎瓷、平顶山汝瓷等大师作品同台陈列,展现中原工艺美学的版权价值。

互动体验:带得走的“版权记忆”
展区特别设置非遗活态展演区,观众可欣赏黄河泥埙演奏、参与蛋雕与南阳烙画制作、体验信阳剪纸技艺。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的互动,抽象的“版权”概念化为具象的文化体验。

记者观察:版权,让传统不只是传统
河南馆的策展逻辑,实则映射出中原大地上版权理念的深层演进——
它不仅是保护原创的法律工具,更是激活文化资源、衔接古今未来的系统方法。
从贾湖契刻到区块链存证,从钧瓷秘色到微短剧IP,河南正以版权为舟,载着千年文明驶入数字时代的广阔蓝海。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河南馆
主题: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
地点: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亮点提示:每日设有非遗互动体验时段,参与即有机会获得河南特色版权文创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