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南曲靖日报社版权服务工作站以主动、精准的服务,持续提升作品登记数量——登门指导“零距离”,暖人心见实效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版权是激励创新、促进文化繁荣的核心要素。如何让版权保护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法律条文,而是创作者手中实实在在的“利器”,是当前基层版权服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曲靖日报社版权服务工作站(以下简称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以主动下沉、精准服务的“零距离”模式,不仅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广泛赞誉,更连续4年荣获云南省级“优秀版权服务工作站”称号,为云南营造尊重知识、保护创新的社会氛围注入了强劲版权动能。
主动下沉,“上门服务”打通版权服务“最后一公里”
“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完成的内容,暂不能进行作品登记。”“若登记作品包含人物肖像照片,需经肖像权人书面同意方可登记。”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规定,却是基层作品登记工作中常见的“绊马索”。
近日,在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深入曲靖市博物馆进行的专题讲座上,这些难点被一一厘清。曲靖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十分感慨:“幸好听了你们的讲座,不然我们得走不少弯路。”这不仅是许多创作者的心声,也是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创新服务模式,变“坐等上门”为“主动登门”的生动缩影。
传统的版权服务往往依赖于创作者主动咨询和申请,存在信息不对称、流程不熟悉等障碍。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要真正将版权保护落到实处,就必须打破这层隔阂。近年来,他们组织工作人员常态化下沉辖区单位、机构,走到创作者身边,将版权知识的宣传触角和登记指导直接送到家门口。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这种“上门服务”是精准化的知识普及与手把手的操作指导。一方面,工作人员围绕版权法律法规、侵权风险防范、保护重要性等核心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现场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解答“什么是版权”“为何要保护版权”等常见认知盲区,有效提升了单位负责人和个人创作者的版权保护意识与依法维权能力。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单位和个人在登记流程中遇到的操作“堵点”,工作人员化身“指导员”,提供从材料规范准备、线上申报步骤拆解到审核环节注意要点的全程手把手教学,有效降低了作品登记的操作门槛。
年逾古稀的摄影爱好者董家聪的经历便是例证。董家聪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积累了许多心血之作,但是没想过对作品进行版权保护。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人员的上门宣传让他恍然大悟,后续的专业指导则让他成功为数千份作品办理了“身份证”——作品登记证书。“能安心传承,也算是给子孙留了份精神念想。”董家聪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印证了“上门服务”直抵人心的温度与实效。
夯实基础,“多点发力”构建全域覆盖服务网络
卓越的服务成效,离不开云南省版权局坚实的版权服务工作站建设规划和系统化的推进策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自2021年成立以来,便严格依照《云南省版权服务工作站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化建设。在硬件上,设有独立办公区、接待区,配备专用设备,满足服务需求。在人员上,拥有一支由5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组成的团队,含2名专职、3名兼职人员,并通过每年不低于3次的省、市线上线下培训,持续提升专业素养。
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站核心任务十分明确:完成全市作品登记初审、达成省级下达的登记任务量、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登记。围绕这些任务,工作站多点发力,构建了一套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
强化内功,压实责任。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高度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将学习培训作为提升服务水平的抓手。同时,曲靖市融媒体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将作品著作权登记工作纳入重要议程,率先垂范,动员全体采编人员带头登记,并利用周评报会通报进展,在内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为对外服务积累了丰富经验。
全域宣传,织密网络。充分运用报、台、网、端等全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版权知识、登记流程和典型案例。突出“互联网+”优势,提供便捷的登记入口链接。更值得一提的是,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实现了全市10个县(市、区)注册用户全覆盖,并激发了下辖区域的积极性,使作品登记服务深入基层,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服务网。例如,新增75位注册用户,有力提升了基层作品登记数量。
完善制度,整合资源。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制定了涵盖登记、审核、流转、保护全过程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在团队建设上,定期组织内外部培训,提升团队应对复杂版权问题的能力。积极整合内外资源,不仅优化内部媒体资源的版权管理,还主动与外部版权机构、律所合作,为服务对象争取更强大的专业支持。
这一系列扎实的举措结出了丰硕成果。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登记数量逐年显著攀升:从2021年的1002件,增长至2024年的2705件,2025年截至目前已完成3390件,累计总量已达10465件。这一数据的背后,是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更是曲靖版权保护意识普遍觉醒的直观体现。
完善机制,版权赋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的“上门服务”及其构建的完善服务体系,其意义远不止于完成登记数量,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它夯实了版权保护的基层根基,为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该负责人表示,扎实的基层服务,让版权保护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实践。通过面对面的讲解和指导,创作者们真切地认识到版权的价值,学会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这种意识的提升,是构建尊重知识社会风尚的前提。便捷高效的版权服务,有效降低了创新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了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于创作与传播。
展望未来,曲靖版权服务工作站思路清晰:一是持续强化内功,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确保团队专业素质过硬;二是深度挖潜,将沉淀的历史原创资源充分保护起来;三是加强引导,提高社会服务效能,持续推动版权产业发展,让家门口的作品登记服务惠及更多市民。
